研究生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09-09     浏览量:

一、学科专业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三个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代码:0775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7750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077503)。

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共设3个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无线电与智能系统、网络存储;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二级学科共设3个研究方向:网络科学、云计算、智能计算;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共设4个研究方向:无线网络、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藏文智能信息处理、数据挖掘与生物信息。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系统地、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实践能力,能在政务、金融、企事业、科研、教育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设计、实施、管理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政治素质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二)身体素质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掌握健身强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三)业务素质

1、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宽的知识面; 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基本达到相关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水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已有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应用外语阅读相关的资料和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时英语通过国家规定的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且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考核和推荐,可以提前毕业,但在校连续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学生,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五年。

研究生提前毕业应严格执行《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管理办法》;延期毕业应严格执行《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管理办法》。

四、课程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最低课程门数

最低学分数

学位课程

公共课

4

7

专业基础课

3

9

研究方向课

2

6

非学位课程

选修课

5

10

必修环节

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

不计学分

实践环节

1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学术活动

1

补修课程

至少2门

不计学分

合计


35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一)学位课程

本专业全部学位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相对稳定,课程内容在注重基础性和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先进性、前沿性和地域特色;课程内容覆盖面宽广,符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和研究方向课三部分。

1.公共课

公共课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共7学分。

(1)政治理论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0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00001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001006

英语(上)

2

108

1

00001007

英语(下)

2

108

2

本专业的第一外国语原则上为英语,部分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研究方向,如藏文信息处理技术,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研究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外语严格执行《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按一级学科开设课程,提倡按学科群开设课程。各研究方向从以下列表中选择至少3门专业基础课,不低于9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602001

高级程序设计

3

54

1

00602002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3

54

1

00602003

研究生数学

3

72

1

00602004

计算机系统结构

3

54

1

00602005

组合数学

3

54

2

00602006

算法设计与分析

3

54

2

00602007

数字信号处理

3

54

1

3.研究方向课

各研究方向从以下列表中选择至少2门研究方向课,学分不低于6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603001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3

54

1

00603002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3

54

1

00603003

藏语语法导论

3

108

1,2

00603004

数字信号处理

3

54

1

00603005

大型数据库系统

4

72

1

00603006

数据挖掘

4

72

1

00603007

计算机网络

3

54

1

00603008

基础藏文

3

54

1

00603009

高等网络

3

54

2

00603010

信息安全

3

54

2

00603011

高级软件工程

3

54

2

00603012

机器学习

3

54

2

00603013

嵌入式系统理论与技术

3

72

2

00603014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3

72

2

00603015

电子仿真技术

3

54

2

00603016

模糊系统分析

3

54

2

00603017

数字语音处理

3

54

2

00603018

数字图像处理

3

54

2

00603019

嵌入式处理器技术

3

54

2

00603020

EDA技术

3

54

2

00603021

计算机网络原理

3

54

1

00603022

Linux操作系统

2

36

2

00603023

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

3

54

2

00603024

藏语计算语言学

3

54

2

00603025

机器翻译

3

54

2

00603026

藏语自然语言处理

3

54

2

00603027

DSP原理与开发应用

3

54

2

00603028

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3

54

3

00603029

路由与交换技术

4

72

2

00603030

网络协议分析

4

72

3

00603031

生物信息学

3

54

3

00603032

图论

3

54

1

00603033

组合网络理论

3

72

2

00603034

网络优化设计

3

72

3

00603035

模式识别

3

54

3

00603036

TCP/IP协议集

3

54

2

00603037

信息存储理论与技术

4

72

2

00603038

计算机系统分析与性能评价

3

54

2

00603039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3

54

2

00603040

大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

3

54

2

00603041

人工智能

3

54

3

00603042

深度学习

3

54

2

00603043

自然语言生成

3

54

2

(二)非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两部分。

1.选修课

计算机学院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开设一批能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的课程,供研究生选修。鼓励研究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特点,跨系、跨学科选修研究生课程。各研究方向从以下列表中选择至少5门研究方向课,学分不低于10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604001

专业外语

2

36

3

00604002

科技论文写作

2

36

3

00604003

专题选讲

2

36

4

00604004

文献选读

2

36

3

00604005

物联网与嵌入式技术

2

36

1

00604006

MATLAB编程

2

36

2

00604007

网络仿真

2

36

2

00604008

ARM原理与开发应用

2

36

2

00604009

藏语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设计及上机实验

5

108

2

00604010

语音识别

2

36

2

00604011

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及上机实验

5

108

2

00604012

Protel

2

36

3

00604013

系统建模与仿真

2

36

3

00604014

虚拟仪器技术

2

36

3

00604015

现代信号检测与处理

2

36

3

00604016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2

54

3

00604017

语言分析技术

2

36

3

00604018

藏语语料库构建技术

2

36

3

00604019

藏语统计信息处理技术

2

54

3

00604020

藏语语音技术

2

36

3

00604021

藏族文化概论

2

36

3

00604022

生物信息程序设计

3

54

3

00604023

SHELL编程

3

54

3

00604024

语音编码

2

36

3

00604025

嵌入式系统设计

3

54

3

00604026

3G与物联网智能应用

2

36

3

00604027

机器人与智能控制

2

36

3

00604028

JAVA程序设计

3

54

3

00604029

语料库语言学

2

36

3

00604030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3

54

3

00604031

藏语的形式模型

2

36

4

00604032

XML扩展标记语言

3

54

4

00604033

IPV6网络技术

3

54

4

00604034

物联网技术

2

36

4

00604035

Oracle数据库

3

54

4

00604036

SNMP及其网络管理

3

54

4

00604037

文字识别

3

54

4

00604038

藏语语法问题研究

2

36

4

00604039

藏文句法理论

2

36

4

00604040

藏语的统计模型

2

36

4

00604041

Python程序设计

2

36

4

00604042

超网络理论及应用

2

54

3

00604043

网络科学

2

54

4

00604044

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

2

54

4

00604045

组合数学

2

54

3

00604045

SDN网络

3

54

4

00604046

数据库开发与管理

3

54

3

00604047

移动网络与普适计算

2

36

3

00604048

网络安全

2

36

3

00604049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2

36

4

00604050

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

2

36

3

00604051

粗糙集理论与应用

2

36

2

00604052

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

2

36

2

2.必修环节

(1)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学习活动要有较高的学术性,鼓励学生参与院系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学位论文、本科创新创业项目、社会调查等,也可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本科课程,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36课时。教学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1学分。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研究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也可以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等内容,开题报告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4)学术活动

在校期间,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2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经导师考评同意,可获得1学分。

3.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根据研究方向需要至少要补修2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这些专业基础课为:

(1)00605001,离散数学。

(2)00605002,数据结构。

(3)00605003,C语言程序设计。

(4)00605004,操作系统原理。

(5)00605005,计算机组成原理。

(6)00605006,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五)课程学习和考核

1.学分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按本专业课程设置应修满35学分,总学时限定在800学时以内,1学分≥18课时。所有的课程均应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2.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非学位课的考核可采用考试或考查。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教学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3.硕士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核,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核时,必须按程序办理缓考手续。擅自不参加考核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学习系统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任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注重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每位研究生所修的学位课程由导师指定,选修课程由学生本人与导师协商确定。研究生所修的课程,在导师指导下,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

1.本学科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2.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3.为了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导师可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到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选修高水平的课程。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个人知识结构的实际,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学习活动做出计划和安排。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学科培养方案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学分。

对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跨学科攻读本学科学位的研究生,补修的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按需设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七、中期考核和科研成果要求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前4周进行。中期考核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研究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由院领导、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应对每个硕士研究生进行认真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研究生取得的学术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1.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的正刊上发表1篇论文;

2.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内外正规学术团体举办的专业学术会议上收录1篇论文;

3.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本人排名前3)。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由学校认定。

八、开题报告

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五学期的前4周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十、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