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3-01-17     浏览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2)

专业代码:080901

一、培养目标

1.掌握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较扎实的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教师教育方面的知识,具有教师职业技能和素养,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新进展;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多种方法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综合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工矿企业、行政管理、教育和科研等部门从事计算机管理、应用和计算机教学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胸怀和创新意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富有创新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较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接受初步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和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和艰苦创业、勇于进取、敬业乐道的精神;了解计算机学科的新发展,并能通过学习,不断吸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开创精神;

4.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常识,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热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心素质,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和美学修养;

6.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交往沟通方式,具有较强的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的意识与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主干课程

离散数学、数字逻辑、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单片机、计算机英语、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大型数据库、多媒体应用技术等。

五、学制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六、学分要求

总学时2800学时左右,修完本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时应达到的最低学分为160±5学分。

七、授予学位

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八、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