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管理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09-09     浏览量:

一、学科专业简介

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专业代码:660135)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向共有2个:藏语自然语言处理和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品德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知识、有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适应性较强的政务、金融、企事业、科研、教育等部门所需要的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能力,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信息科学研究、设计、实施、管理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为基础,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从事语言信息处理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从事自然语言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遵纪守法、为人友善、人格健全、心身健康、勤奋好学、品德优良的人才,为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身体素质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掌握健身强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三)业务素质

1、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的新发展、新成就,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研究和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的教学、科研、开发、管理的能力。

2、基本达到相关课程所要求的实践水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得知识和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了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动态。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初步的工作和生活的外语会话能力,能应用外语阅读国内外相关的科技书籍、资料和文献,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毕业时外语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梵文考试。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对于提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经专家推荐和严格考核,可以提前毕业,但不能少于两年;个别因客观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学制内完成学业的,经审核批准可适当延长,一般不超过五年。

研究生提前毕业或延期毕业,按《青海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提前毕业的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管理办法》执行。

四、研究方向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方向共有2个:藏语自然语言处理和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1. 藏语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任务是对字、词、句、篇章的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进行输入、输出、统计、检索、识别、分析、理解和生成,涉及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其应用目标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建立各种处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包括自然语言理解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自动校对系统、文字自动识别系统、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文献自动分类系统、自动文摘系统、信息提取、网上智能搜索引擎。

2. 藏语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

藏文计算语言学与机器翻译以语言分析技术和语言生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重心,紧密结合自动分析技术、语料库建设、机器翻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前沿,形成了在国际上处于先进地位的研究成果。本方向主要研究汉藏(藏汉)机器翻译、藏语计算语言学、藏语语料库语言学以及藏文语料库建设等。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一)学位课程

本专业全部学位课程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课程相对稳定,课程内容在注重基础性和科学性的同时注重先进性、前沿性和地域特色;知识覆盖面宽广,符合本学科发展的要求。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研究方向课等三部分。

1.公共课

公共课由研究生部统一安排,共7学分。

(1)政治理论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001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

00001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2)第一外国语(含口语)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001006

英语(上)

2

108

1

00001007

英语(下)

2

108

2

各专业第一外语原则上为英语,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为非英语的,一般将入学考试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也可选择英语为第一外国语。

研究生在入学时达到学校规定的外语水平,可以申请免修第一外国语。申请免修外语按《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公共课程的规定》办理。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应确保硕士生能够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按一级学科开设课程,提倡按学科群开设课程。专业基础课应包含3-5门,不低于9学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602001

高级程序设计

3

54

1

00602002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3

54

1

00602003

应用数学

3

54

1

00602003

计算机综合

3

72

1

00602004

算法设计与分析

3

54

2

3.研究方向课

根据各自研究方向的需要选择研究方向课,从以下列表中选择至少2门研究方向课,,学分不低于6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603001

藏文信息处理技术

3

54

1

00603002

藏语语法导论

3,3

54

1,2

00603003

数字语音处理

3

108

2

00603004

藏语计算语言学

3

54

2

00603005

机器翻译

3

54

2

00603006

藏语自然语言处理

3

54

2

00603007

藏语计算语言学

3

54

2

00603008

机器学习

4

72

3

(二)非学位课程

非学位课程包括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两部分。

1.选修课

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开设一批能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的课程,供研究生选修。鼓励研究生根据自己研究方向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特点,跨系、跨学科选修研究生课程。从以下列表中选择至少5门研究方向课,学分不低于10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00604001

专业外语

2

36

3

00604002

科技论文写作

2

36

3

00604003

专题选讲

2

36

4

00604004

文献选读

2

36

5

00604009

藏语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设计及上机实验

5

108

2

00604010

语音识别

2

36

2

00604011

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及上机实验

5

108

2

00604016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2

54

3

00604017

语言分析技术

2

36

3

00604018

藏语语料库构建技术

2

36

3

00604019

藏语统计信息处理技术

2

54

3

00604020

藏语语音技术

2

36

3

00604021

藏族文化概论

2

36

3

00604024

语音编码

2

36

3

00604025

模式识别

3

54

3

00604030

语料库语言学

2

36

3

00604032

藏语的形式模型

2

36

4

00604038

文字识别

3

54

4

00604039

藏语语法问题研究

2

36

4

00604040

藏文句法理论

2

36

4

00604041

藏语的统计模型

2

36

4

00604042

Python程序设计

2

36

4

2.必修环节

(1)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

科学研究活动要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平时的作业、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课程论文等学习活动要有学术性,鼓励学生参与院系和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以及自选课题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工作不少于1学年。科学研究与论文工作不计学分。

(2)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等内容。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4学期,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教学实践的内容可以是协助主讲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指导本科生学位论文、本科创新创业项目、社会调查等,也可在主讲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本科课程,教学实践工作量应不少于36课时。教学实践由导师负责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1学分。

科研实践以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实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由导师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自行安排,但要有具体考核办法。

研究生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以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实际操作,也可以到科研院所开展助理研究工作,或到农村、牧区开展社会调查、支教等活动。

(3)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应包含学位论文的构思、框架、目标、科学性、可行性等内容,开题报告向考核小组汇报。考核通过,可获得1学分。

(4)学术活动

在校期间,研究生应参加不少于20次的校内外学术活动,写出有关学术活动的摘要、笔记或体会,经导师考评同意,可获得1学分。

3.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一般需补修2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本科的主要专业课程,要求通过考试,不计学分。

(1)00605001,离散数学。

(2)00605002,数据结构。

(3)00605003,C语言程序设计。

(五)课程学习和考核

1.学分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研究生按本专业课程设置应修满35学分,总学时限定在800学时以内,1学分≥18课时。所有的课程均应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2.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非学位课的考核可采用考试或考查。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教学实践、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等教学环节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评定,由导师及有关教师写出评语和考查结果,方能取得学分。

3.硕士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考核,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核时,必须按程序办理缓考手续。擅自不参加考核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六)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学习系统理论、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任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责任导师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注重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每位研究生所修的学位课程由导师指定,选修课程由学生本人与导师协商确定。研究生所修的课程,在导师指导下,可在下列范围内选择:

1.本学科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2.本校其他学科所开设的专业课和选修课;

3.为了提高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导师可根据培养需要安排研究生到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选修高水平的课程。

硕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个人知识结构的实际,制定出课程培养计划。课程培养计划应全面考虑,合理安排。要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与科研训练、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学习活动做出计划和安排。研究生必须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个人培养计划;除选修课程可根据需要做出适当调整外,其他课程原则上按照本学科培养方案执行,否则,所修课程不计学分。

对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跨学科攻读本学科学位的研究生,补修的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按需设定,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七)中期考核和科研成果要求

中期考核一般应在第五学期前4周进行。中期考核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研究生应认真自我总结、全面汇报,由院领导、导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应对每个硕士研究生进行认真考核,写出评语。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否则,应延长学习期限或终止学习,按肄业处理。中期考核按照《青海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青师教字【2004】53号)执行。

研究生取得的学术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1.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的正刊上发表1篇论文;

2.以独立作者或第1作者并以青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国内外正规学术团体举办的专业学术会议上收录1篇论文;

3.有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本人排名前3)。

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由学校认定。

(八)开题报告

为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五学期的前4周内完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报告,征求意见,及时修改。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部分,是对硕士生科研能力的全面训练,也是衡量硕士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用于论文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论文格式符合学校关于研究生论文格式的统一规定。

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也可以结合科研攻关任务从事开发研究,但须有自己的见解或特色。

(十)毕业和学位授予

按《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青海师范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细则》办理。